海山唱片是一家由桂林琤琤及鄭鎮坤等人成立於1960年代的唱片公司,長年致力於發掘華語流行音樂人才。[1][2][3]
海山唱片公司在1962年成立,它開啟台灣唱片業的黃金歲月,記錄下許多國人自創的國語流行歌曲。全盛时期的海山唱片,网罗了大批一流的音乐人,其中有骆明道、左宏元、刘家昌、庄奴、孙仪、林煌坤,同時捧紅民國50到80年代數不清的藝人,像是謝雷、姚蘇蓉、尤雅、翁倩玉、楊小萍、鳳飛飛、甄妮、銀霞、梁弘志、蔡琴、費玉清、陈淑桦、潘安邦、叶佳修等人的成名曲,都是經海山灌錄後,才在歌壇大放光芒的。他们有的初试啼声于海山,有的在海山唱片的运筹帷幌下,成就其个人事业高峰,同时也奠定了海山在唱片界的龙头地位。[4]
在民歌运动中,海山唱片的作用虽然远不如新格唱片强大,但它在那个时代中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海山派最为重要的人物就是由他们一手捧红的女歌手蔡琴,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在民歌时代极为著名的创作型歌手叶佳修。此外,海山所推出的合辑《民谣风》也在当时具有着强烈的影响力。[4]
海山掌门人郑镇坤独具慧眼,打造了“海山音乐王国”,成为流行音乐界的标杆,1978年投巨资在台北打造亚洲最大的黑胶工厂,因卡式录音带的迅速崛起和盗版黑胶的猖獗而失败,之后CD时代的来临,更宣告了黑胶产业已成明日黄花,海山唱片被迫将工厂转让。“海山”因黑胶而生,也因黑胶而落。[4]
雖然「海山」已遠離主流市場,它在唱片業曾擁有的領導地位卻是不能抹滅的,目前坊間仍陳列著它早年膾炙人口的歌曲。[5]
歷史[]
- 海山唱片行時期
- 海山唱片股份有限公司時期 (1962-1993年)
海山唱片創立於1962年。[5]起初只是在臺北縣土城鄉四合院旁邊的菜園蓋了一個小工廠,在極為艱困的條件下成立。[1]
1963年,邵氏公司為了替該公司出品的黃梅調電影宣傳,應允臺灣的唱片公司可以進電影院免費拷貝銷售。一時間,各唱片公司忙著錄製邵氏黃梅調電影,民眾也爭相購買,海山唱片順勢而起。[5]
1965年,海山唱片負責人鄭鎮坤到東南亞參加商展,發現當地華僑對中華文化極為熱愛,回到台灣立刻積極策劃唱片大量輸出的工作;同時派歌星到當地參加義演,或由當地歌廳、夜總會聘請前往駐唱。沒多久,東南亞遂成為台灣唱片的主要市場,唱片輸出最多時一年可達80萬張左右,銷售量不比在台灣本島差。另一方面,海山唱片積極網羅作曲及作詞家,作曲家有左宏元、駱明道、劉家昌、林家慶、翁清溪、黃敏等,作詞家有慎芝、莊奴、孫儀、林煌坤等,使海山在眾多唱片公司中脫穎而出。[5]
1967年,海山唱片將台灣作曲家姚讚福與作詞家陳達儒創作的台語歌曲〈悲戀的酒杯〉改成國語歌曲,取名〈苦酒滿杯〉,由慎芝重新填詞、謝雷主唱,推出後轟動全台:根據海山估計,連翻版在內,〈苦酒滿杯〉的印製量大概突破100萬張。之後,海山陸續推出姚蘇蓉〈今天不回家〉、蔡咪咪〈媽媽送我一個吉他〉、尤雅〈往事只能回味〉、劉家昌〈梅花〉、歐陽菲菲〈熱情的沙漠〉、楊小萍〈對你懷念特別多〉、翁倩玉〈祈禱〉,都獲得了成功。[5]
1970年代初期,海山唱片配合電影,製作許多叫好叫座的電影插曲:包括甄妮的〈誓言〉、〈晴時多雲偶陣雨〉,鳳飛飛的〈楓葉情〉、〈半山飄雨半山晴〉,還有費玉清紅遍華人地區的〈中華民國頌〉等。許多原本在其他唱片公司的藝人紛紛跳槽海山,例如崔苔菁、陳蘭麗、青山、美黛、湯蘭花、白嘉莉、倪賓、張琍敏、甄秀珍等。
1975年左右,校園民歌興起,新格唱片舉辦「金韻獎」歌謠比賽。隨後,海山唱片找來龍塢樂府的林伯宜和永琦百貨合作舉辦第一屆民謠風歌唱大賽,兩屆比賽譜出了四張《民謠風》合輯,和金韻獎分庭抗禮。齊豫和李麗芬分別為第一屆和第二屆的冠軍。擔任評審的葉佳修,和參賽者卓琇琴、林詩達、小烏鴉合唱團(陳宏銘、黃力奇、江志棋)、旅行者三重唱(童安格、邱岳、袁中平)、鄭怡、蔡琴、蘇來、李碧華吳貞慧、陳秀男、黃文輝、劉立德等等,都在此嶄露頭角。後續又創造了潘安邦與葉佳修、蔡琴與梁弘志等唱與作的組合,製作出〈外婆的澎湖灣〉、〈恰似你的溫柔〉等經典作品。[6]
進入1980年代,海山唱片投資太多,資金無法回收。1981年1月,海山唱片發行時報創作民歌獎獲獎作品合輯《時報創作民歌獎》。1983年12月,海山唱片因為資金周轉不靈,向信託公司求助;最後發生股權糾紛,雙方訴諸法律,海山逐漸沉寂。後又因為版權紛爭,海山唱片無法正常出片,內部人員紛紛離職、自立門戶。後來的點將唱片創辦人桂鳴玉及瑞星唱片負責人張又云,都是昔日海山唱片的工作人員。1993年,海山唱片被中華民國經濟部撤銷公司登記。[7]
相关音乐人[]
- 歌手
鳳飛飛[8]、甄妮、謝雷[9]、鄧麗君、費玉清、尤雅、青山、西卿、洪一峰、歐陽菲菲、翁倩玉、蔡琴、姚蘇蓉、甄秀珍、陳盈潔、陳淑樺、葉佳修、陳芬蘭、邱蘭芬、楊小萍、白嘉莉、張俐敏、陳蘭麗、銀霞、徐瑋、江蕾、李碧華、潘安邦等[1][10]
- 詞曲創作者
劉家昌、左宏元、莊奴、駱明道、孫儀、黃敏、翁清溪、陳和平、黃俊雄、瓊瑤、慎芝、林煌坤、林家慶等[1][10]
旗下厂牌[]
此为海山唱片主要使用的厂牌标识。
以上仅显示列表中的前10项,如需查看更多,请参见主条目。
以上仅显示列表中的前10项,如需查看更多,请参见主条目。
以上仅显示列表中的前10项,如需查看更多,请参见主条目。
以上仅显示列表中的前10项,如需查看更多,请参见主条目。
以上仅显示列表中的前10项,如需查看更多,请参见主条目。
以上仅显示列表中的前10项,如需查看更多,请参见主条目。 |
版权[]
同期唱片公司[]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1.3 熊儒賢. 桂林琤琤──從三袋塑膠粒創辦「海山」唱片. 獨立評論@天下. 2016-05-14 [2017-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3).
- ↑ 海山唱片鄭鎮坤告別式 謝雷致哀 李㼈悼義父. 蘋果日報. [2017-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3) (中文(繁體)).
- ↑ 永遠的群星會與麗歌、海山及歌林唱片-欣音樂-欣傳媒音樂頻道. 欣傳媒. [2017-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3) (中文(臺灣)).
- ↑ 4.0 4.1 4.2 郑魁训, 1968. 光阴的故事 : 台湾流行音乐唱片收藏图鉴.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1.
- ↑ 5.0 5.1 5.2 5.3 5.4 張夢瑞. 我對你懷念特別多 ──海山唱片浮沈錄. 《臺灣光華雜誌》. 2005年11月 [2019-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2).
- ↑ 陶曉清、楊嘉. 民歌40 再唱一段思想起. 臺灣: 大塊文化. 2015-05: 99–113. ISBN 9789862136027.
- ↑ https://www.taiwan-panorama.com/Articles/Details?Guid=1815b4b9-162a-4c33-aec9-c9d5fa701f15&CatId=8&postname=%E6%88%91%E5%B0%8D%E4%BD%A0%E6%87%B7%E5%BF%B5%E7%89%B9%E5%88%A5%E5%A4%9A%E2%94%80%E2%94%80%E6%B5%B7%E5%B1%B1%E5%94%B1%E7%89%87%E6%B5%AE%E6%B2%88%E9%8C%84
- ↑ news-and-articles. news-and-articles. [2017-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3).
- ↑ 「謝雷苦酒滿杯」唱片. [2017-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3).
- ↑ 10.0 10.1 ::::: FM90.9 佳音廣播電台 :::::. www.goodnews.org.tw. [2017-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3).
- ↑ https://www.discogs.com/release/13839106-Brendan-Hanlon-At-The-Dynasty
- ↑ https://www.discogs.com/release/9461606-Various-%E4%B8%AD%E5%9C%8B%E8%97%9D%E8%A1%93%E6%AD%8C%E6%9B%B2%E4%B9%8B%E5%A4%9C%E5%9B%9B-An-Evening-Of-Chinese-Art-Song-IV
- ↑ https://blog.gspirits.org/wp/62
- ↑ https://pmdb.taipei/album?uid=25&pid=10418
- ↑ https://tw.bid.yahoo.com/item/100430041404
- ↑ https://www.ruten.com.tw/item/show?22311215853339
- ↑ https://www.ruten.com.tw/item/show?22311215853339
- ↑ https://collections.nmth.gov.tw/CollectionContent.aspx?a=132&rno=2015.045.0146.0001&sal=Y